二岁生肖是什么生肖?
中国古人根据自然现象划分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但现代的西方人没这么玩过(西方古代也用阳历纪年)。所以如果讨论“十二个星座”,那就不存在"对应"的问题了——就像你说“月亮绕地球一圈需要一个月”一样准确;但说“某个月是农历甲年正月”就不一定准确(虽然也很近),因为可能某个月有闰日。同样道理,问“某某月出生的人有什么特点”——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考虑月球的实际运动!
于是有人把中国古人的这种划分方法借用来给公元后出生的人分星座(当然,要加入很多现代科学的元素才能做这件事);也有人试图用现代天文来推算古人所说的“节气”。
我感兴趣的是后者,特别是如何推演古人在某个时刻的“节气”。 首先得从二十四节气被确立的时候开始谈。 先秦就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术语,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和西汉的《淮南子》都有关于这些节气的记载。
但古人这些术语的意思和现代完全不一样。以“立春”为例,现代意思是“春季的开始”,而古汉语里这个字的意思却是“草木生长发芽,气候逐渐温暖”。又比如“夏至”,古汉语的意思是“夏之极也,阴气始至”(现代意思是“太阳到达最高点的一天”)等等。
总之,上古时期的“节气”并不是按公历时间确定的,而是按照农历(阴阳合历)中特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确定的,与“朔望月”有关。 所以如果要计算一个日期对应的“节气”,必须知道这个时间所在的农历年份以及它所在月份的前面几天的农历日子。然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