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游下滑原因?
1、“入境游”这个词很诡异。中国人出国旅游,当然是为了游玩(游览),但是“入境游”是指外国人到中国来参观旅游吗?还是说“入境游”专指外国游客在中国境内的旅游消费?前者很明显不对;后者的话又和“出境游”概念重叠了。因此“入境游”这个词根本不存在。
2、中国的入境游之所以会下滑是因为我国政府加强了边境管控和签证限制。最近这几年尤其是2014年以来,随着国内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加和资本的充沛,境外高端自由行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以泰国为例,我国的游客在泰国的年均消费金额已经达到1.98亿美元,而韩国游客则在越南年均消费高达3000万美元(2015年)。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旅游市场都是分等级的——低端散客团(参团游和自助游)、中高端跟团游、高端定制游/私家团、豪华游。现在大部分国家(尤其亚洲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中,高端游和豪华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我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2017年我国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3亿),但却主要依靠的是低端的散客团。因为旅游消费额度不高所以这部分人的签证一般很难通过。例如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就是非常苛刻的。为了刺激境外高端游的发展,我国近几年一直在放宽签证发放的数量和提高签证通过率。
另外一方面,加强边境管理也是必要举措。比如说最近中东动荡,所以去伊朗旅行就要注意了(我上次写了这篇答案之后果然很多人问我在哪里办理伊朗签证)。 还有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少周边国家经济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入出境受限制。中国出入境管理规定相对严格,中国旅行社经营入境游,必须事前取得特许经营旅游业务许可。外国旅行社设立常驻机构和经营旅游业务受严格限制,境外非旅游企业基本不能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业务。
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佳。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长期以来使一些国外机构和个人产生不理解和担心,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专制和经济落后的国家,对来中国旅游也心存顾虑。特别是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处理港澳台问题上经常采取一些强硬和激烈措施,被国外敌对势力曲解为军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安全和潜在战争危险的国家,严重干扰外国人来华旅游,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国际旅游业发展不够协调。世界经济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很不平衡,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全球80%左右的国际旅游需求。但这些国家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和分流了大量国际旅游者,使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旅游需求被“内耗”掉。同时,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对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有牵制作用,使国际旅游业无法协调发展,制约中国入境游的发展。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欧美发达国家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旅游市场大体处于相同纬度,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市场客源相同。但中国在区位、价格、政策等方面缺乏优势,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近几年日本和韩国经济从“泡沫经济”中复苏,开始加大国际旅游促销力度,吸引大量客源,使中国入境游增长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