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的生肖是什么生肖?
“是日”即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春节、大年。这一天,中国民间有拜神祭祖、辞旧迎新等风俗。 根据干支纪年法,农历正月初一是“甲午”日的开始。 那么,“甲午”是哪一天呢? 《汉书·律历志》中说得很清楚: “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正月(孟春)三月(仲春)五月(季春)七月(孟夏)八月(仲夏)十月(季秋)十二月(孟冬)各三十日;二月(仲冬)四月(季夏)六月(孟秋)八月(仲秋)十月(季秋)十一月(孟冬)腊月(仲冬)凡十三个月,三百五十四日。 正月元旦为“甲子”,春分为“乙卯”,清明为“丙辰”,谷雨为“丁巳”,立夏为“戊午”,小满为“己未”…… 大月30天,闰月29天,一年354天或者384天。 这样计算起来,12个朔望月大约等于354天左右——与现在的公历平年天数差不多。所以,这种纪年法能很好地反映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便于人们推算。 但是,我国古代发现的“回归年”现象比现在使用的“公历”要早得多。古人发现,一个“闰周”大约有366天,比12个朔望月要多出来11天;而一个“回归年”则有365.25天,也比12个朔望月多出来约11天。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拆补”的办法,把农历的每闰一月拆成两月,分别算作闰月的上中和下弦,这样,该月就有四个节气,全年就有355天;然后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来置闰,使农历和公历在同一时段内保持大致相等的天数。
用这种方法计算下来的农历年,虽然能大体上对应于“回归年”,但是每月的日期都错后了大概11天左右(闰月除外),每年都是如此,累积下来,一个月就落下了许多节气。这种拆补法的实际意义不大。后来,人们又找到了一种更精确的计算方法——“定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