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迁企业的原因?

司马施颖司马施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都功能需要 虽然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但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8%左右(2019),而且这个数据还含进了天津的部分GDP。作为全国经济比重如此之低的特大城市,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北京被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但北京本身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极为稀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的地理特点,四周都被高山围绕,只有东南方向有一个出口,可以接纳城市人口和产业的扩散。北京的外移主要是在东南方向寻找发展空间,建设新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十几个新城。这些新城中,大部分距离中心城区不过几十公里,有些甚至就在6环以内。 当然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也有一些开发区,但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总体来看这些地区还是处于首都功能的边缘区域。

2.非首都功能的原因其实很多,但核心原因在于“非首都功能”的主体并不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实体企业,而是事业单位(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和军队系统。这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而形成的财政体制,即所谓“划分收支、核定预算、超收分成、亏赤补助”。在这个体制下,事业单和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是不用缴纳税收的,但由于政府对他们的补贴不足,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就必须自己找钱,而最方便的渠道就是“化公为私”——将公共部门拥有的资产变成个人的收益。这样,本来属于社会福利的事业部门就变成了赚钱的“企业”,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不再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是利润的最大化。

对于军队来说,则是因为国防费用开支没有限制,于是一些军工企业的利润也就变成了军人的灰色收入。至于那些科研单位,既然搞科学研究有大量的项目经费,再加上国家不会像对国企那样来约束他们的资金使用,于是乎花起来也就很自如了。

盛泓轩盛泓轩优质答主

近年来,北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稳步推进。在市场规律与政府有形之手双重作用下,“虹吸效应”有所缓解,非北京籍常住外来人口连续两年下降,同时,在首都减量发展的调控思路下,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也在持续减少。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一方面,重化工业及高耗能制造业从2002年起就开始了持续的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则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1.7%和15.0%,工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显著。

同时,为落实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北京市从2013年起大力推进“煤改清洁能源”,全市供电、炼焦及金属加工业持续萎缩,合计完成增加值年均下降1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13年的13.6%下降到2017年的9.0%。

201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有8个,主要是:医药制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等。

高精尖产业加快成长高端引领特征凸显

2017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23.7%和29.0%。

工业新产品实现了较快增长,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分别增长20.9%、18.5%、56.2%和228.8%,特别是集成电路产量突破100亿片的里程碑式水平,达到138.9亿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