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能存在吗?
当然可以,只要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 举个例子: 国家允许开矿,但是不允许乱采滥挖; 国家允许采矿,但是不允许未采取任何防污措施的开采矿; 国家允许建化工厂,但是不允许没有废液处理装置的化工厂; 国家允许炼铁,但是不允许无除尘设备的炼铁.... 以此类推,可以无穷无尽下去 这些法律条款,本质上就是承认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问题在于这些污染物是否超过了相应的标准。
如果达到了排放标准,那么企业的行为便是合法行为(尽管可能不算好事) 如果超过了排放标准,那么企业的这种行为便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所以,要不要治理污染、怎么治理污染,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把环保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及当地监管的力度如何。
对于企业来说,将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无非是在降低成本与增加成本之间做取舍,有时候也许增加那么一点生产成本,却能够避免巨大的治理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一方面要提升执法水平,做到精准执法,该罚的钱一块都不能少;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让心存侥幸的企业无所遁形。
当然了,最理想的状态还是应该由政府出面,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总归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