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有多少种?
在气象服务中,天气预报是一种核心产品,每天需要发布各种类型的信息。根据用户需求,可以把天气预告分为3类: 短期(5天左右)、中期(20天左右)和长期(100天左右)预测。 对城市居民来说,最关心的可能是24小时之内的短期预测,因为这一般与他们的出行计划息息相关;而中期预报涉及的时间长度适中,比较准确,也是各类媒体最青睐的报道内容;长期预报一般涉及的时间跨度长,相对不准确,但也可以看出一定规律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气象模型越来越复杂,不同国家、地区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机构之间建立的数学模型大多无法互通,因此要得到客观准确的气候预言并不容易。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气候研究机构,如美国的气候预测系统由隶属于空军的气象办公室负责,苏联成立了中央计算站等。这些专门机构的建立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气候预测。
尽管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大气层及其运动规律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非常多而且错综复杂,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
虽然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但目前尚不能实现“精准”预测,且存在一定的延迟现象。 除了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预测外,传统的观测手段和经验方法在气象预测中同样起作用。
例如,中国古人通过对动物迁徙和植物萌发规律的观察总结出所谓的“物候学”知识,并应用到农事活动中,实际上这就是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判断。
预报种类,按天气形式分:主要有台风、寒潮、雨雪、雷暴、大风、沙尘暴、龙卷、冰雹、干热风、大雾、大江河洪水等具体气象要素的预计情报。按时间分,通常又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三类。
1、短期天气预报:
是天气预报最主要、最传统的形式,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难点。通常指3天之内的具体到某日某时的预报。一般包括降水、气温、风力、风向、湿度等要素。其中,降水现象(有雨吗?有多少?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终止?)与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是“天有不测风云”一说的主要依据。主要适用于安排日常生活。随着预报准确率的不断提高,其适用范围已渗透到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24小时预报又称作临近预报。短期天气预报时效内还有72小时、48小时、36小时、24小时、12小时、6小时等等。
2、中期天气预报:
通常指3至10天的预报(过去指5天以上)。中期天气预报一般只作大致的定性、区域性的预报(比如中等强度或以下的降水,较高温度或较低温度,较大风),较短期天气预报在时间的精确性上差,在范围的粗、细度上也差。所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数值预报手段也有别于短期天气预报。一般主要用于中期天气形势分析和有关气象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安排。
3、长期天气预报:
又叫天气趋势预报,通常指10天或10天以上至一个季度左右的天气形势和主要冷暖空气活动及降水量的趋势,大致可分为暖、冷或偏高、偏低的程度,多雨或少雨、略多或略少的程度等。由于数值预报在较长期上尚不精确,物理分析也很难作定量、定点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天气预报的精度目前尚难达到人们的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