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属于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是中医学的基石之一,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并以此构建出五色:白、青、黑、赤、黄,这不仅是自然界物体的颜色,同时也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五志(怒、忧、思、悲、恐),故《黄帝内经》有“大怒则形气绝”之言;此外还关系到人的命运与生死,如《尚书·洪范》有云:“寿、夭、贫、富、贱、得、失,干德之器。”中医讲的五行,其实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相生相克的循环体系,其中任何一行的异常都会导致整体的失衡,人就会出现疾病,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做到“善补阴阳者,治其本,不过此为医者能悟道矣!” 那么五行是怎么来的呢?古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五类事物形象地对应五脏之气及其功能,即:
1.五色:绿红黄白紫,为五脏应时,青木在天,白金在秋;
2.五声:角徵宫商羽,为五脏应声,木长于发出声音,金善于鸣叫;
3.五味:酸苦甘辛咸,为五脏应味,木喜酸,金嗜辣;
4.五臭:青赤黄白黑,为五脏应香,气味可上达心肺。 “五气”中,除五色外,其他各项都可以理解为人体功能的反应。 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生克制化”,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另外,五行还可以表示脏腑经络等组织结构上的配属关系。 所以说,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不仅包含了《尚书·洪范》中的那些具体的事物,而且包括了这些事物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所表述的意思。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中,红、黄、青、白、黑是最基本的色彩。由于色彩是人眼对于可见光的感受,因此这些颜色与方位、季节、物候、五行有密切的关系。色彩的五行化是以五行本身的属性、征象为基础,通过对色彩本象和引申义的分析,将色彩纳入阴阳五行系统,以某种色彩表现和代表某种事物现象。 金、木、水、火、土的属性色彩是分析确定色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也是将色彩纳入五行体系的思想基础。
五行中的五色分别是:东方属木。木色为青;西方属金。金色为白;南方属火。火色为赤;北方属水。水色为黑;中央属土。土色为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的五方配色为:东方色为青色、南方色为红色、南方色为黄色、西方色为白色、北方色为黑色。
五行色和正色相配,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色彩:青色配黑色为“玄色”;赤色配白色为“绛色”;红色配黑色为“翠色”。这“三玄”色用作诸侯的服色,是诸侯的象征色。青色配白色为“苍色”;赤色配黑色为“絅色”;黄色配赤色为“缇色”。这 “三少”色用作卿大夫的服色,代表卿大夫。只有王色才能用正色青、赤、黄、白、黑五色,青、赤、黄代表天,白、黑代表地,象征天子有绝对的权力,可以通于天地。
“五行色”是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体系的色彩,它作为五方色,不仅用来显示地位、身份、财富,在装饰装潢、服饰、器物、纹饰等方面,它的使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不能逾越,是象征性、礼制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