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副中心是哪个?
新首都圈(New Central Beijing)是由北京市政府于2017年1月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概念,指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区、顺义区及周边区域组成的现代化都市圈,目标是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规划将重塑北京的城市格局。在空间结构上,城市规划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网络型结构;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人口总量控制转向人口结构的优化提升,并实现与郊区城镇化发展的联动。
根据总体规划,到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GDP占全市的比重要达到80%左右,而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这一比例将达到90%。 在交通方面,除了已经开通的运营中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还规划了多条地铁线和机场快线等快速轨道交通。同时,在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外围地区建设快速通道,建立多节点、高密度、无缝对接的城际铁路网。 据估算,到2035年,新的首都经济圈总人口可达485万人,比目前增加约6成。其中,首都的功能核心区约占1/4,其余为副中心区和周边地区。
作为副中心的通州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根据总体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绿色国际城市,构建“一带一廊四区”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带”指的是通州北部沿温榆河生态带;“一廊”是通州南部的运河文化景观走廊;“四区”则是通州区内的四个功能区——行政办公区、运河文化旅游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其他产业功能区块。 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也将融入整个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