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四个月能补牙吗?
孕期的牙齿问题,不能拖!也不能忍! 孕期出现牙龈出血、牙齿疼痛,一定要及时治疗! 因为妊娠期牙龈炎和牙周病是引起孕期口腔问题两大“元凶”,一旦延误治疗,对母亲和胎儿都有不良影响。 先来说对母亲的影响。 妊娠期间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牙龈发炎后更容易出血;另一方面,由于身体其他器官如肝胆等需要更多的血液维持功能,因此供应给牙龈的血液量就会有所减少,使得牙龈变得脆弱且容易感染。
有研究表明,孕妇患有牙龈炎或者牙周炎,其发生早产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5倍。而当孕期发生严重牙周炎时,孕妇流产的风险会增加10倍以上。[1] 对胎儿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视。
首先,母体通过血液循环把细菌病毒传递给胎儿,可能造成宫内感染,威胁子宫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其次,如果孕妇血糖过高,不仅会诱发妊娠糖尿病,而且还可能会加速胎儿糖代谢过程,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巨大儿)或肥胖。
最后,在分娩过程中,如果有牙龈炎症或牙周炎,由于细菌可能侵入血液循环,进而传播到胎盘,引起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母子健康。
当牙齿出现问题,医生一般会建议先进行局部处理,待产后再行进一步的治疗。不过,对于孕产期妈妈,有些简单的修复项目也可以一并解决。 以龋齿为例,如果是浅龋,而且没有产生明显痛感,那么只要将腐坏的牙齿组织去掉,再填充新材料就可以了。这样既保全了牙齿,又避免了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如果已经深达牙本质层,出现了冷热刺激痛等情况,则可以先进行安抚治疗,等产后选择时间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同时注意避免使用麻醉剂。因为若用药不当,麻醉剂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
对于牙周炎而言,一般需要清除牙齿周围的病理性软组织,再进行系统的抗感染和治疗。但是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定。 对于妊娠期出现的前牙松动,医生会观察松动的程度,以及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以判断松动是否会继续发展。如果在观察期内,松动的程度没有继续加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逐渐加重,就要及时拔除患牙,以免对周围牙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