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作用是什么?
细胞毒性(cytotoxicity)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杀灭作用,可损害正常细胞,也可对感染病原体或肿瘤等细胞产生杀伤效果。根据细胞毒作用的靶点不同可分为:
1、核酸毒性:干扰或破坏细胞核中的DNA结构,抑制其复制和转录能力,引起肿瘤细胞死亡;
2、蛋白毒性:导致细胞内相关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细胞死亡;
3、细胞膜损伤性: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细胞缺氧和黄酶渗漏,最终发生细胞死亡。 根据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不同又可分为:
1、直接细胞毒作用: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后直接导致细胞死亡,其特点是死亡率高,无耐受现象;
2、间接细胞毒作用: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发挥杀伤细胞的作用。有耐受现象存在,且随剂量增加毒性加剧。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大部分属于细胞毒类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近几年研制开发的分子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等,也是通过抑制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分类标准外,有时也将细胞毒药物分为天然毒物和化学毒物两类。前者指从自然界提取的生物毒素,如蛇毒、蝎毒;后者为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环磷酰胺、顺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