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用什么生肖祭祖?

翟菱翟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下元节,是中国民间传统宗教祭祀节日之一,一般认为是在农历的十一月十五日。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水神和祖先。 说到水神,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传说中的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天下所撞到的不周山。其实,共工氏和颛顼都是上古部落领袖,只是传说他们都是人首蛇身(其实,很多上古部落的首领都有人首蛇身的形态)。而在先秦典籍中则有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帝之”(《淮南子·天文训》)。说明共工氏之所以能够成为水神受到后世祭拜是因为他创造了与水有关的职务(如治水、节水和管水利等)而被尊称为水神。 至于说祖先,那是指每个人的祖宗父母,但是,为什么要在下元节这一天祭祀呢?

原来,道家把一年划分为四大阶段,叫作“四象”,即春寅木,夏卯土,秋酉金,冬亥水。而每个季节又由七个月组成,每月由一个属相代表,春季由寅月支配,属相是虎;夏季是午月,属马;秋季是由申月支配,属猴;冬季是亥月,属猪。只有立冬到立春期间,一月时间没有属相,因为“斗柄”指向东北或西南。

这四种动物分别对应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冬至这一天,太阳位于南回归线,晚上十点钟左右,阳光始终照射着南边的房子,意味着“万物滋萌”。在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方移动,此时正是“一阳升腾”之时,是为“惊蛰”(也有说是“春分”)。到了立夏,太阳直射点已经到达北纬30℃,万物皆盛。立秋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但还是在南北之间来回摆动。寒露节气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昼夜温差拉大。霜降以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南半球,白天开始比黑夜短。小寒时节,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大寒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过了立春,太阳直射点又开始慢慢向北移动……

这样,古人就把每一个属相与四季配上了,当然,还要考虑月份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古人用动物来指代不同的季节是有科学道理的。 回到问题,下元节是阴历十一月,刚好是大雪节气至冬至节气这段时间,说明水神属于北方寒冷之水。根据前面的论述,这个节气正好是冬季的末尾,应该是属猪或者属羊(未羊)的日子祭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