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为什么可以防病?

农爱琰农爱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结论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缺乏具体的证据,也缺乏相关的实验研究来验证。 首先我们来说说运动与肥胖的关系吧!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一般不容易发胖,即便发胖了也容易瘦下来;而不爱运动的人则更容易发胖。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运动能够控制血糖和胰岛素的水平,从而起到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过度分泌,最终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而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身体囤积过多的脂肪,那么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17%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肥胖症)。所以,控制体重、减肥瘦身,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而通过运动这种方式来防治糖尿病,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方向。目前认为,运动时能量代谢的改变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介导的,具体机制可能与运动引起神经肽类、儿茶酚胺类、激素类和相关酶类的变化有关(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相关试剂检测出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运动对于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其实,通过运动来防治慢性疾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被医学界认可。比如,在1956年就有科学家提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长寿十年”的口号。此后,大量研究都证实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适当运动对于健康有巨大的益处。 例如,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促进钠盐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已有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使血压下降3~8 mmHg);可以减少心脏病的发作,改善心率衰竭的症状,减少心脏病发作引起的死亡;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从而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还可以缓解抑郁症,提高生活质量等等。 当然,运动对于所有这些慢性病作用的机制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的。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发现了可以通过运动来影响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受体或通道有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腺苷A2a受体、离子型钙通道、电压依赖型钙通道等,还有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阿片肽、β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或者调节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内相互作用,从而发挥了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压力感受器的功能,最终达到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适量运动”是指“渐进性耐力运动”,而不是指“剧烈运动”。因为后者的确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至于什么才是“适量运动”呢?简单来说就是“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的运动。以慢跑为例,每次慢跑的时间可以从5分钟慢慢增加到15分钟甚至更长,中间可以适当休息,但每次运动的距离应该逐步加长。这样才是安全的、有利于健康的运动方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