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为数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能我理解的答案你会觉得很奇怪,但我还是想从几个方面聊聊我的想法。 一是时间本身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二是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因时代变化而有所差别——这会导致人们对数月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三是为了计量方便,人们人为设定了很多“标准时间”,比如公历、农历、格鲁吉亚历等等,但这些历法设置并不完全对应于自然周期;四是现代意义上的日历是从公元1582年开始被广泛使用的,在此之前人们的计时并不是那么精确的(相对于现在的要求而言)……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几个月为数月”的答案。
1.时间是什么? 我先给出一个答案吧:时间就是事件在空间上的连续分布。(这里暂时不考虑宏观效应) 比如说我们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时间长度为两小时,在我们看电影的过程中,时间是连续流逝的,我们在每个时刻所感受到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但两个小时总归是两个小时,这就是事件在空间上的连续分布。 因此如果你问一个人想不想早点下班,这个人说想啊,半个小时就能搞定!其实他/她很可能会在真正的半个小时内完成工作并准备好,因为半小时对他/她来说只是感觉而已。
二、人类对时间的感知有客观基础吗? 有!那就是生理反应——无论是生物钟还是荷尔蒙波动(比如月经期),都是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作出的相应反馈。只不过这种反馈存在明显的主观性。 人们还经常会用“最近忙坏了”“都晚上十二点了还没吃饭”等表述方式来自我安慰或寻求同情,这其实也是主观感受在作祟。
三、人们设置的“标准时间”有影响吗? 当然有!特别是互联网普及之后,各种“网络时钟”大量出现,如果人们长期依赖这些“网络时钟”,那肯定会逐渐改变人们对自己身体知觉和对外界事物反映的敏感程度。
四、其他 比如现在很多人有晚睡强迫症(我觉得这是病得治啊!),还有之前提到的“网络时钟”,以及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电子屏幕时间太多等等,都有可能影响人们对于时间的客观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