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内蒙多久?
在内蒙古的南部,有片神奇的土地叫阿拉善。这里有着中国最年轻的沙漠——腾格里沙漠!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阿拉善,但一定听说过巴丹吉林、乌素特沙漠。 而作为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左旗不仅拥有浩瀚无际的沙漠,还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湖泊——胡杨、红柳点缀其间,与沙漠一起构成了极具特色的荒漠景观。
从地图上看,内蒙古自治区犹如一顶帽子戴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上,而这顶“帽子”的尖部与河南、山西等省份相连。如果把它比做一个人的头部的话,它那庞大的身躯就应该是它的四肢和躯体了。
这个“人”的头部就是由内蒙古高原组成的;而它的躯干则是由内蒙古东部、北部以及西部的广大地区所构成的。 这个“人”最大的“手”和“脚”,就是由大兴安岭和草原构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日常所说的“内蒙古”其实只是其西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相当于人的头颅(额吉)、前躯(胸廓)和手脚(肢体)。
那么,“内蒙古”(蒙古语为Inner Mongolia)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蒙古一词本身就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二是指他们所建立的国家——蒙古国。所以,我们只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弄明白了"内蒙古"名字的由来。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也就是问"内蒙古"这三个字到底是不是地名。 答案是肯定的——“内蒙古”的确是一个地名。但这个地名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地方名称,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第二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涉及到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我们先来说文字方面的问题。 "内"字是个简化字,它的本字是"纳"。《礼记·月令》中有载:"(孟春之月)其器广以深。"汉朝郑玄注:"器广者,容受也。深者,纳物也。"这里的"纳"其实就是"内"。
再来看看"蒙"字。 "蒙"在古代是指欺骗的意思。《礼记·檀弓下》中有谓:"吾欲辱之,何以哉?""吾欲大其室,何以哉?"这里的"辱"和"大"都是动词,它们的宾语"之"和"何",在古汉语中往往可以通假,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想欺骗他/让他受辱,用什么办法好呢?我想使他家的房子变得更大一些,有什么方法吗?古人所谓的"欺"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骗"。因此可以说,"蒙"字也有欺骗的含义。
既然"内"表示容纳,而"蒙"则有欺骗之意。那么,"内蒙古"又是什么意思呢?它就是指被欺骗的人所居住的地区——即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内蒙古自治区。至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我们现在说的“蒙古”,其实包括今天的内蒙古以及外蒙古(蒙古国)。
元朝的时候,人们用蒙文书写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的年号“至元”,将它写成“甘宁格勒”。后来,这个词传到了西方,被外国人译成了英文“INNER MONGOLIA”,中文译为“内蒙古”,并被收入《牛津词典》和《美国传统词典》。“内蒙古”是一个地道的现代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