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什么怎样查?

俞德屿俞德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行”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个名词,它表示行走、行为的意思。古人将宇宙万物分成五大类,认为这五大类的性质和生命力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因此把五行命名为金、木、水、火、土;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并用五行的属性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这就是五行学说。 人们为了推算的方便,用天干地支依次组合成甲子(子丑)、乙丑(寅卯)等60个干支,以农历正月为起点,每30天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

这种干支纪法被称为“干支历”或“阴历”。在干支历中,每一个节气约15天左右,有六个节气,共有十个干支。以立春为起点,每个节点对应一种五行的状态。立春阳气初生故为木,清明雨水后土气旺盛,谷雨则火气渐长,立夏则是土气最旺……立秋之后,阴气逐渐旺盛而金水相生,白露秋分,阴阳平衡,寒露霜降,阳热下降,立冬小雪,寒气上升……大寒立春,周而复始。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五行与五季、五色、五脏等的对应关系,如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中间脾胃属土;青色入肝经,红色入心经,白色入肺经,黑色入肾经等等,这些都是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得出的结论。

现代医学中的许多学科都采用了五行学说的模式,如中医理论体系中,肝主木,心主火,肺主金,肾主水,脾主土。又比如现代心理学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并认为它们分别对应的脏腑为肝、心、脾、肺、肾加胆,正好与五行的属性相对应。 再将时间序列与人体联系起来,早上5点至7点为一阳生,为卯时,主大肠经,胃经气血最为旺盛,此时人醒但未起床,此时最适合排便;早晨7点至9点为一阳盛,为辰时,主脾经和胃经,此时人除了上厕所之外应该进食了;上午9点至11点,阳气达到顶点,为巳时,主膀胱经和小肠经,此时适宜出汗;午后11点至次日下午13点,阴气开始生长,为午时,主心经和小肠经,宜休息;下午13点至15点,阳气开始减弱,为未时,主胃经和膀胱经,饮食最好;傍晚17点至19点,一阳复始,为酉时,主肾经和膀胱经,此时宜泡脚养生。

关晶欣关晶欣优质答主

“八字”里缺啥补啥有用吗, 答者,你太看得起古人了! 古代人连文字都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字,现代人用电脑打字还要学古字,怎么会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呢。 你自己看看《易经》里的八卦六十四卦的爻辞就知道了(网上搜《周易译注汇编》或《周易全译》);或者你看看《山海经》,还有《尚书·洪范》。 如果真要是说谁懂一点中医知识的话。我建议你去找李阳波的书看,找他的书看需要一定的运气,因为这货是个被气死的人,而且他本人也没干多久就不干了。不过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虽然写的有点烂,但是里面有一些东西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比如他在书中提到的经络穴位,这个至今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其实也就是一个学术派的瞎编而已)…… 这些只是一些闲言碎语,如果题主真的感兴趣,可以多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与古籍,了解那些人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 最后推荐几本书吧:

1.《黄帝内经知要》,这是王冰对上古文献进行整理的一本小册子,很薄很好读。

2.《黄帝内外经阐微》,王凤仪著,讲了很多内丹方面的技术。

3.《针灸大成》,明代针灸大家高武所著,内容极为详尽,图文并茂。

4.《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名医陶弘景编撰,收录了三百六十种药物药性。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编纂的药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