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怎么地铁?
我住杭州东站附近,上班在浙大玉泉校区(浙大玉泉校区和杭州南站相距不远)。 早几年前有高铁的时候经常坐动车D7103或者D7653去桐乡,然后在桐乡高铁站坐K282到终点站下,步行几百米就到了学校,当然这是没通地铁之前的方法了。 现在通了地铁,从杭州东站出发,坐4号线到万景园下车,A出口出站,乘坐地铁前往浙大玉泉校区,比过去方便多了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地铁4号线上班的乘客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地铁4号线开通后变得非常方便啊?
以前没有地铁时,从杭州火车东站乘坐59路公交到市肿瘤医院换乘K17路才能到达浙大玉泉校区,现在直接改乘地铁4号线就可以直达浙大玉泉校区了,你是不是觉得很棒! 可是你知道这条线路的公交车原来是多少吗?就是59路!对,59路!只是换了地下行驶而已……
更奇妙的是,你乘坐4号线抵达浙大玉泉校区时,你会发现你来到的地方叫做“浙大玉泉”,而出站口立着的石碑上却写着“浙江工业大学”!没错,这里曾经是浙工大的校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浙江大学的前身乃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求是书院,学院就设在位于西湖边的圣善庵内(现在的西湖公园)。然而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址无法满足需求,1929年开始,学校陆续向北扩展,占据了今天的浙大玉泉校区以及部分西溪校区(农校)的土地。为了纪念建校源头,学校里建起了两座牌坊,取名为“景行”和“思诚”,用来作为校门。
解放后,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又向西发展,填平了湖泊,新建了大图书馆等建筑,成为今天的样子。而“景行”“思诚”两牌坊也被保护下来,作为历史遗迹供后人瞻仰。
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网上几乎找得到。不过我还是想说,也许再过数十年,当杭州修建更多地铁线,或许目前还不完善的杭州交通能变得更为便捷。但如今这一趟趟呼啸而过的地铁列车,似乎又带走了什么,留下的是不断翻修的地铁站和人来人往中永远擦不掉的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