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在中国有用吗?
CFA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它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高的认证之一,被誉为“金融界的清华北大”。 通过全部科目考试后,考生将会获得由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发放的资格证书。该证书可自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具有同等效力。 那考下来这个证书有什么用呢? 首先,有了CFA可以从事更多的职位选择;
第二,有CFA证书在薪酬水平上具有优势。《2017 U.S. News Best Jobs》报告显示,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达到$84,530美元,排在所有工作的第18名,而获得CFA证书的人,起薪平均可以达到$118,690。如果工作三年,薪资水平更可以达到 $152,780;
第三,有CFA证可以走专业金融人才之路,职业发展路径广阔。除了传统投资的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外,如今就连互联网行业也对具备一定金融知识的人才求贤若渴,因为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会涉足金融业务。如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推出的蚂蚁金服,腾讯推出的微信理财通等。拥有CFA证书的人才在职业选择上更具主动权。 持有CFA证还能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征优惠。
那么,哪些人可以报考CFA? 一般来说,有三个条件的人适合报考CFA: 一是对金融产品有兴趣或正在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工作的人员,希望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
二是未来计划踏入金融行业的学生,希望通过考取CFA做金融行业的准备;
三是希望在职场上有更高追求的在职人士,希望通过考CFA为自己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CFA考试内容涉及数学、统计、经济、财务、公司理财、投资组合管理、期权期货等,知识点繁杂且难度较大。同时,CFA采用英文答题,对于中国人的中文思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非金融专业的同学备考会有一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