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球队怎么经营?
首先感谢各位对我的关注,这个答案本来只是想随便写写,没想到有这么多赞(手动脸红)。
CBA的球馆都是民营体育企业承包的,也就是说场地方和篮球队是契约关系,钱是场地方收的,你打完比赛了要付钱的哦~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政府支持的,不过那种情况比较少见。 CBA的球队除了赛风赛德的问题,还有队员素质问题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这方面其实每个球队都一样,只是CBA是个聚光灯下,大家看得更清楚一点而已。
NBA也有垃圾球员啊,只是没那么多罢了。 人总是对陌生人的善良格外宽容,而对身边人苛求完美。
举个栗子: 我家旁边有座大桥,经常堵车,于是市政府在大桥两边各修了一座桥,这样车子就分流了,不堵了。大家都夸市政工程师脑子好,可聪明了…… 过了几年,市政府没有钱修路了,于是开始收费,从10块涨到20块,大家骂市政工程师缺德,怎么越来越黑了啊! 从前有个乞丐整天在街上要钱,大家看他可怜,给他钱,慢慢知道了他的故事,都夸他勤奋,励志——虽然有些假,但大家愿意被欺骗,无所谓啦。
后来有个土豪看他可怜,就让他自己做老板去乞讨。乞丐很高兴,每天开着新买的豪车去街上讨饭,大家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有车也不跑高速,非要趴在路上乞讨呢。乞丐一脸委屈的说“这是我新买的小车哟”。。。 大家纷纷赞扬他勤奋,励志。
目前NBA和CBA在资本化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NBA成熟的商业体系吸引了众多的明星资本注入,而CBA正处于职业化发展时期,资本体系仍处发展中,CBA俱乐部的股权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
从股权结构的角度,NBA的球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家族控股,二是个人控股,三是企业控股。而将个人控股和企业控股相比较,美国媒体认为企业控股的球队更易受到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这类球队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职业体育成熟发展的环境下,职业体育俱乐部将与“盈利”逐步淡化关系,俱乐部将通过赞助合约等更健康的方式支持俱乐部发展,同时,“家族控股”也更有利于俱乐部长期发展。
在CBA球队中,民营控股、国控民参和国有控股的俱乐部并存。国有资本的注入是保证CBA各俱乐部“刚需”的前提,避免俱乐部在“刚需”上的恶性竞争。而民营资本的注资,将更有助于职业俱乐部在“刚需”以外的方面发挥资本的最大效能。例如,在主场的经营中,民营控股俱乐部将会有更多的自主性,能够围绕地域文化进行包装、宣传等,而国有控股俱乐部则受到各种要求的限制,无法进行相应的运作。
随着CBA联赛水平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篮球资本的注入将不断增加,资本的介入无疑加速了CBA职业化的发展,但同时可能形成俱乐部对资本的依赖,甚至限制俱乐部在“刚需”投入方面的自由。因此,对于大多数的CBA俱乐部来说,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更有利于俱乐部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