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什么定向雷?
在2015年3月5日,在习大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 “加强创新引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其中就提到了“互联网+”计划,这个“+”指的是什么? 这个“+”就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新兴行业。 为了推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在军工领域,也有一项与这些技术息息相关的项目,那就是电子干扰器。
电子干扰设备是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生存能力的最主要的外部威胁之一,而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电子战因其隐蔽性强、威力大等特点成为了各国研究的重点。 目前世界上能生产高性能电子干扰器的国家并不多,美国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才使其成为了电子战的科研基地。
美国是网络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也是网上信息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为了维持其在网上的主导地位,美空军于2014年6月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2亿美元用于发展新一代电子攻击系统。
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要落后不少。目前,我国的电波压制设备仍以常规式和脉冲式为主,对现代电子战中的新装备、新技术还比较缺乏。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电子战的环境更加复杂。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提出相应的策略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定向雷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说白了也就是反坦克地雷的衍生物,它一般在对付现代坦克装甲车辆的时候使用,和具有大面积破环效果的传统非定向地雷不同,定向地雷只能针对处于某指定方向(杀伤区)一定距离内的目标(一般目标范围为长20m,宽2~4m)进行攻击,超过该区域,地雷则无效(所以才叫定向)。
而定向地雷之所以如此致命,那自然是因为它能够专门打击坦克等现代装甲技术难以攻破的坦克顶装甲部分,而且现代坦克为了节省重量,在车体顶部的装甲强度也普遍较低(一般为均质钢装甲防护,仅有部分高端坦克配备复合装甲或反应装甲提升顶部防护),一般为节省成本,车体顶部装甲甚至要比正面倾斜装甲更薄,比如我军的59D坦克,其首上装甲厚度为193毫米,而车体顶部装甲厚仅为65毫米,因此这类地雷一旦爆炸后,其杀伤破片基本上可以垂直击穿绝大多数主战坦克的顶部装甲,并在坦克内部造成极为严重的二次杀伤。
而除了打击坦克之外,由于直升机的底部基本也就由10mm左右的铝合金装甲保护,根本无法抵抗此类致命定向地雷的攻击,因此在有制空权情况下,直升机也无法使用机载武器轻松攻击此类地雷,需要武装直升机组反复低速甚至悬停对地雷进行数次精确打击才能摧毁,因此对于缺乏制空权的现代军队(例如我国陆军),这类地雷也有打击低空飞行直升机的威力。
当然,再先进也是地雷,在和平年代,这类杀伤力强大,无法迅速排除,极不人道的武器注定会逐渐消失,而像俄罗斯这类陆军缺乏制空权,主要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国家,其应用前景或许仍然很广阔,目前在叙利亚和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军队仍经常使用MUV-1“玫瑰”和“菊花”系列定向雷进行反坦克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