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有早晚肖吗?
早肖:子鼠 午马 酉鸡 卯兔 晚肖:亥猪 未羊 寅虎 申猴 为什么是这四个? 子鼠:十二地支第一,万物之首. 午马:阳气午盛,阴气始生,阴阳相交,万物生长。 酉鸡:阴极阳微,物极必反,夕阳西下。 卯兔:月光明亮,阴气充足,月满则盈。
9—11点59分这个区间,是一天之中阴阳平衡的时候,这个时候生的动物属于“正肖”; 凌晨1-3点的黑天暗地,一阳不生,万物的生长此时停止了,只有猴子在这个时间活跃异常,所以属猴的是“夜肖”——也就是“阴肖”; 而“晨肖”“早肖”“中肖”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一天之中阴阳开始转变的四个时间点(6点前)出生的生肖,比如子时23---0点,丑时1点至3点等,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生的属“阴阳平衡”的“正肖”。
而“晚肖”和“阴肖”同理,就不啰嗦了~ 至于为什么把“午马”“酉鸡”“卯兔”定义为“早肖”,我只能说古人真厉害!马羊猪狗鸡鸭等等大家都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弄个“兔”出来?因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这货实在太宅了,上午不生下午不生晚上也不生,它唯一的活动范围就在自己“家”的附近,因此把它归为“早晨”一类合情合理。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这个名称,在16晋葛洪《抱朴子--登涉篇》中出现:“常以月晦日入山,于树下止宿,不犯禁忌,不惮虎狼,是以犹年过行潦,而颜色不老,此盖得兔与鼠之寿,而为十二生肖之属神故也。”这是中国古书籍中,首次用“十二生肖”之名。
而“十二时(或十二辰)”则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屡见不鲜。汉扬雄《太初二年,自劾奏》载:“东方朔失节,妄诋,诽谤贤大夫,自比皋陶而不逊,反道倍正,翱翔四海,下交童昏,阴惑众庶,轻慢皇威,险陂不正之人,激诽罔上,怀诈伪以首下,群党妄广虚伪之言,言极污鄙,非君子之人,无益于俗,宜下在十二时中,去其狡猾(狡黠)。”文中“十二时”是指12种动物,在社会上有不良行为者,将其配属入12种动物中,如:“鼠辈”、“鼠奸”,“蛇蝎心肠”以及“狼心狗肺”,以此显示其卑劣、罪恶。扬雄这段所指,是将东方朔这个不正派的人,配属入十二时中。“十二时”即指十二神兽,也就是日后所称的十二生肖。
“十二时”最初用于纪时,即以十二种动物用来表示十二个时辰。12时辰,始于子时,终于亥时。子时即夜间二十三点至一点,依次类推,每个时辰为两个钟点,至亥时即夜间二十一点末。十二时与十二种动物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一日一夜12时辰,每时辰相当于两个钟点。古代的时辰计时,是从子夜起开始顺延计算,所以,11点以前都是子时,不是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