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多久能复苏?
最近,关于经济的讨论很多,很多人十分悲观,也有些人持乐观态度。 对于这种宏观问题,我从来都不做预测,因为影响经济的因素太多,且错综复杂。我能做的只是基于对经济学的理解提出一些思路、提供一种视角罢了。 在此,我想结合近期看的一些书和文章,以及自己做的课题,来谈谈我对当前经济问题的看法,当然,这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宏观经济? 宏是指“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而经是指“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就是有关经济运行的政策与规律。 而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我把它称之为——大变局时代。
什么是大变局时代? 之前,我们一直处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之后,由于全球产业链重塑和疫情冲击,我们陷入了困境。 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呢?我们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通过扩大进口、减少出口的方式,把国外产能进口到中国,实现国内供给端增加、需求端降低的效果,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二是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的方式,让中国供给端降低的同时,刺激全球经济需求扩张,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回暖。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要面对一个问题:如何打破全球化下的市场均衡状态? 如果不能打破全球化下的市场均衡,我们就无法实现进出口比例的调整,自然也达不到刺激内需和外需的目标。
而要打破全球化下的市场均衡,就必须得依靠政府的力量。于是,我们看到自2018年底开始,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逆周期调节,通过降息降准、基建投资、减税降费等方式,刺激中国经济。然而,这些刺激政策不仅效果有限,而且导致我国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债务风险上升。
在负债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继续追加信贷扩张,很可能导致坏账风险加剧,最后不得不通过资产处置来解决偿债问题。这就是现在不少人所担忧的,中国将通过“以债换资产”的方式,完成去产能化,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收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也无法得到保障。
我认为,上述情况虽然存在,但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即使是中国,也没有能力独善其身。目前,欧美各国都在实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2020年更是被称之为“地狱之年”。2021年,尽管疫苗陆续问世,但目前来看,全球疫情依旧处于持续的状态之下。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病毒还在快速传播,而他们自身又处于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此时,他们正在全力抢购各种紧缺资源,包括大宗商品、芯片等。 从宏观上来看,目前世界各国依然处于货币超发阶段。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又具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必然会受到全球的追捧。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资产价格必然会出现上涨,通胀水平也会不断攀升。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大变局之下,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
一方面,我们有望借助数字化转型,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另一方面,我们有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升级的潜力,同时在数字经济领域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要我们能控制好债务风险,利用好数字化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坚持扩大开放,那么中国经济恢复的潜力就有着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