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属五行属什么?
“五行”概念是古人对于自然界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的概括,后来发现这五个元素确实存在并是可以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因此就被确定下来了。但“五”不是固定数,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基于对自然现象的分析而得出来的近似值,是大约的数字。《尚书·洪范》中记述了周武王问箕子“阴阳四时五行”的问题,箕子用打比喻的方法告诉武王“五行”的概念,他说:“五行者,乃天地之纲纪,日月之代明,阴阳之化本,五行之气布,五音之律宣,五行一德曜,五方帝道名。”——也就是说“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
至于为什么要将一切事物都归结到“五行”的概念之下呢?古人是这么想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气(阴极阳极)作用的结果;而阴阳两气相互作用又分别产生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种元素相互组合产生了万物。——这就是“五行生克”原理。于是我们就能理解古代帝王的庙号是怎么确定了——按“五行”理论,谁主谁辅分得很清,只有“五行”中某行旺而不衰且其它行不得助的皇帝才能称为“圣君”,他的庙号也就成了“祖”“宗”之类。
不过由于“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火”相对于“水”为阳,相对于“木”为烈,那么“土”就是中和,“金”就是刚锐,“水”就是润下……于是古人就用各种带有褒贬色彩的词去形容这五行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属性,以表示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认同或否定。这样,“五行”就具有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并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哲学、文学、医学、历法乃至算命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