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购美国债吗?
最近,市场关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的讨论愈演愈烈。其实,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应该担心的应该是央行和财政部——如果中美利差收窄至1%甚至负值区间,并且伴随美国的持续加息,外资持续流出风险增加,那么对人民币汇率以及国内资产价格会带来压力;同时,为了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央行需要买入美元资产以平抑震荡,这势必会减少央行的流动性投放,从而加剧资金紧张的形势。 除了直接冲击外,我们更应该关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可能带来的间接冲击——它会让本已严峻的国内融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压制实体经济的需求侧。在金融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银行端收益率不断攀升(贷款LPR连续四月上浮、企业信用风险不断暴露),而财政政策发力又受到财力约束,货币政策空间再度收窄…… 在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逆周期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和复杂性都是空前的。
当前,我国央行采取了公开市场操作和中短期降息的策略应对流动性的紧张局面,然而效果甚微。随着市场利率升势不减,人们开始担忧央行的降准降息工具箱使用殆尽,甚至开始猜测货币政策边际效用的衰退。 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而中国央行却不得不继续宽松的话,那么这种政策冲突造成的流动性真空将由谁填补呢?从历史经验来看,往往是财政政策率先出面弥补流动性缺口并承担刺激效果,这也是目前国内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发力,托底基建投资,激发需求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