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企业如何崛起?

窦为群窦为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因为我是内陆城市成长起来的企业,而且目前还在创业期。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市场,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靠市场来推动的。而市场的体量和结构又取决于经济地理条件。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里,即便做同样的事情,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会因市场容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前,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开放以后这种落差快速消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地企业和沿海企业的起步起点事实上已经差不多(除去政府资源),而在全球化浪潮下,许多企业通过“走出去”,获得海外的市场和资源,整个经济的蛋糕被做大。在这一过程中,先发地区和企业不是被后来者追上,就是被市场蒸发掉一部分。这就是市场力量的强大之处。 所以,要论内陆企业的崛起,最根本的还是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消费和投资规模。

作为内陆企业,我们在扩张的时候总是先去沿海找项目,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客户,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有我们的竞争对手。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生意的机会。当然,如果能在沿海拿到土地和政策优惠,自然更好。 不过,当我们的产能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当资本变得充裕之后,我们在沿海的投资就会放缓,因为那里的市场几乎已经被开发。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目标投向海外。

对于内陆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开发有很多优势。比如出口的产品可以不考虑进口国关税、进口国技术壁垒等问题;还可以避开沿海企业的包围,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果沿海地区某企业是你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那么它们一起向你采购产品时,你往往只能获得很低的利润率,因为彼此相互依赖,你不可能将价格定得很高而它们却心甘情愿大量购买你的产品。但你如果是向海外市场销售,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你可以任意设定你的价格,只要对方能接受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开拓出海外市场,那你就可以轻松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宇文馨桐宇文馨桐优质答主

过去40年,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来自于低成本要素,但伴随产业转型升级,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尤其是近些年,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成本大幅增长,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企业出现向东南亚等海外国家转移。

尽管存在转移倾向,但从全球产业链迁移规律来看,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仍然具备多方面综合的全球比较优势。

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产业链具备完备性。我国制造业已经历从轻工纺织到家电家具,到电子信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升级,当前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上下游配套最完整的制造业全产业链。目前全球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国家。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规模优势对内为中国技术创新提供载体,对外则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建厂。

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区和中原地区是重要制造业中心。同时,我国形成了55个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家电家具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有利于分摊研发和供应链成本,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如广东省的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长江中游地区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及环渤海地区的港口机械与重型汽车优势集群等。

劳动力素质提升,数字化助力制造业转型。过去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等要素投入,如今我国劳动力规模、人才素质和经济实力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研发人员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首位。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应用的广泛推广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正步入新阶段,智能工厂、5G工厂等加快建设,有力地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质的飞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