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是如何圈钱的?
厍堃最佳答案
先简单明确一点,企业IPO不是“圈钱”,而是将此前发行在外的股份通过证券交易系统集中抛售,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有进有出,市场总金额不变甚至可能略有减少(因为部分散户投资者会放弃买入);如果新股发行价与市价存在溢价,则会导致资金净流入上市公司,反之则会从上市公司流向参与认购的投资者。
对于一家健康经营的企业来说,上市前股权融资和上市后二次增资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为公司发展筹集资金,只是上市前募资有额度限制而且程序相对复杂。而上市后可以通过再融资快速补充流动资金、进行项目扩张,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当然这里说的是健康经营的企业,对于那些业绩不稳定甚至存在瑕疵的公司,通过IPO获取现金流也是一种弥补亏损,改善财务状况的有效手段。至于那些本身存在大额资金缺口而又缺乏合适资产可提供的公司,通过IPO募集的资金就纯粹是“圈钱”了,只不过这部分资金可能无法全部取回(如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投项目一旦开始运作,资金就将长期留在公司账户中)。
现在国内IPO没有价格管制,发行价是主承销商和发行人搞定价分析之后协商确定的。由于A股对新股申购有各种限制,加上羊群效应比较明显,新股上市后经常被爆炒,所以中签后大概率是赚钱的。
理论上讲,打新(或打新基金)和炒新都是在为一级市场的发行人抬高发行价,按这个逻辑讲,也都是在为发行人圈钱做贡献。但通常所讲的“圈钱”指的是夸大业绩,包装上市,上市之后大量解禁减持。打新和二级市场买入的真金白银确实流入了发行人手中,但并不符合普通理解中的“圈钱”。
IPO的股份数也是按照发行人的需求确定的,比如需要补充运营资金或者偿还银行贷款。至于怎么花,发行人有自主权利,也不一定用于主营业务,比如做PE投资之类的。在这方面,监管机构是不做限制的,主要是披露方面的要求。
在IPO审核趋严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持续盈利能力、主营业务突出等要求,部分发行人的募资需求是受限的。以前,一些拟上市企业通过设立投资公司、做财务投资、委托理财等手段来粉饰业绩。这种在审核趋严后都是严格限制的。
上市后,发行人如果想要再圈钱,有两种途径:配股和增发,二者均受到严格限制且很难实施,证监会也会对“圈钱”企业严格限制其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