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练弹跳吗?
首先,你要明白乒乓球这项运动对弹跳力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么说吧,羽毛球运动员需要很好的弹跳力来发力击球,足球、篮球运动员需要良好的弹跳力来起跳抢球或投射。但乒乓球并不是这样,在乒乓球运动中,你不需要像其他球类一样通过弹跳来完成最后的击打动作(当然,如果你有这个技能点那就另说)。简单来说就是,乒乓球对于弹跳力的要求没有射门那样的高,而是集中在身体的协调性上。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乒乓球的运动核心主要在于手脚之间的配合,以及身体各个部位(腰腹、臂腕等)的协调联动。你的脚步要能灵活移动,手臂要能有力量挥动,眼睛要能看到时机,头部要能够随着节奏而摆动,这些都是基本要素。
而对于弹跳力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如果你有着良好的弹跳能力,那么你在击球的时候会更容易找到那种发力感觉——我可以用高弹跳去弥补我发力的不足,用更高的爆发力去做最终的动作。但这仅仅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表示你没有弹跳就一定会影响你的技术发挥。很多乒坛巨星并没有很强的弹跳力(比如许昕、马龙等等),但他们凭借出色的身体和协调能力,同样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可见,有弹跳当然好,但没有弹跳也不至于就影响你对乒乓球技术的掌握。
从各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的体测结果来看,乒乓球运动员的弹跳水平是所有运动员中比较靠后的,一般排在最后几位。这个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对比起来落差较大,和同为隔网对抗项目的排球运动员相比,差距非常大。这个也可以理解,排球项目对弹跳的要求是最高的,而弹跳又是排球的专项素质,所以排球运动员进行弹跳训练是每日必练的,对他们来说弹跳就是专项能力。
我们乒乓球运动员如果从弹跳上考虑,可以认为弹跳是我们的非专项能力,像体能等就是非专项能力。我们的专项就是球类技术的训练。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想要提高弹跳能力,核心就是增大蹬伸瞬间的力。提高这一点有两条路径。要么增大肌肉力量,要么增大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两条路径都是可以提高弹跳的。
从人体生长发育的角度来看,青春期前儿童的弹跳是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神经冲动传递加快和神经肌肉协调性增加),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弹跳是以骨骼肌增长变粗,肌细胞体积增大和肌纤维变粗为主(肌肉力量增加了)。
通过专业体能教练弹跳训练实测来看,对于85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弹跳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到20岁达到增长幅度的顶点,之后增长幅度逐年下降。而2011年我们对河北队56名13-16岁的青少年进行的为期一年的蹲踞式跳远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在这一年的训练中没有安排专门的弹跳训练,但进行测试时弹跳高度还是增长了3.8%。所以只要年龄够大,身体继续在发育,不用专门练弹跳,弹跳也是可以增长的。
另外有一个现象:一些身体条件很好、速度力量都很好,训练年限不长的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的很快,比如张继科、朱雨玲等,他们的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这个速度慢了下来,特别是他们弹跳不是很好时,这时需要进行一段时间弹跳训练,就可以使成绩快速提升。比如朱雨玲在26个月中从国青队打到乒乓球世界杯冠军,这中间就有一个弹跳等素质快速增长的阶段。这种类型的运动员由于身体条件好、素质好,可以进行一些大运动量的弹跳训练,在弹跳能力提高后,专项成绩可以快速提高。
大多数运动员不是这种类型,他们的专项成绩是稳步提高的,弹跳能力增长幅度受到更多的限制,一般增长幅度在5%-10%左右,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运动员进行弹跳训练时,应该注意量和强度的关系,不要上大运动量。他们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弹跳能增长5%-10%,对专项成绩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从训练的角度来讲,弹跳训练的目的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