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未长牙怎么办?
闵庆最佳答案
孩子9个月还没出牙,家长首先不要过于担心,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其次一定要保持清洁的口腔,避免牙龈炎和龋齿的发生;最后定期观察即可,一般情况下6~8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的称为生理性出牙延迟。 超过1周岁仍然没有长出牙齿,则属于异常生长缓慢的情况。
宝宝牙齿萌出规律 月龄 牙数 部位 2-3月 门齿 4-6月 犬齿 8月 磨牙 10月 乳牙共20个。
影响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呢? 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尤其是母亲有牙齿发育不良的情况,会大大增加宝宝患牙齿疾病的概率哦!做好孕期的口腔保健非常重要!
环境因素 不健康的饮食、不注意口腔卫生、夜间喂奶后不加安抚继续睡等都会造成宝宝乳牙龋坏,甚至全部丧失。
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亢进都可能影响乳牙的生长。
日常护理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呢? 由于宝宝的唾液中水分较多,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所以要注意口腔的卫生,每次餐后使用淡盐水漱口,或让宝宝嚼无糖口香糖,减少细菌繁殖。
另外,由于宝宝喜欢啃咬东西,家长要特别注意及时纠正宝宝咬手指、咬嘴唇等不良习惯,以免发生错颌畸形及口周黏膜创伤。
如果宝宝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牙齿发育,因此要注意均衡给宝宝补充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临床观察发现,有30%的学龄前儿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究其原因,除了与饮食、遗传因素有关外,不正确的喂养方式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比如不少父母担心婴儿缺钙,天天喂孩子喝整瓶的牛奶,或者让孩子长期吃母乳,结果造成宝宝的牙齿发黄、稀疏等现象。
一般婴儿大约自6个月起开始长牙齿,如果超过了一周岁仍不长牙,就可能是患了所谓的“婴儿乳牙出迟症”。专家分析指出,婴儿“不长牙”与严重的缺钙、营养不良有关,尤其是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是其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孩子长期吸吮乳头,也影响了颔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和颌骨发育,这样不但新牙“按兵不动”,而且长出后往往还会错位、畸形、不整齐,甚至由此导致牙龈和口腔发炎。另外,婴儿长期“吃奶”会经常处于静止状态,缺乏合理的营养和锻炼,也会诱发“婴儿乳牙出迟症”。
因此建议母乳喂养的孩子以七个月左右断奶比较合适。如果孩子到了七个月,乳牙胚还未“萌动”的迹象,也不可再继续母乳喂养,应开始训练用匙进食各种软烂的食物。同时,可多让孩子晒晒太阳,适量补充维生素D,并坚持让孩子咀嚼较硬的食物,以刺激乳牙萌发。
母亲在喂养7个月以上的大婴儿时,应采取斜抱位喂奶,同时缩短每次喂奶时间,最好两次喂奶时间相隔在3-4小时以上。喂奶结束后,再给孩子喂几口水,以免奶水长时间滞留在口腔内而致牙齿遭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