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字解释哪个生肖?

糜涵梓糜涵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唆”字,《说文》的解释是“言所动也。从舌,所声”;段玉裁注解说得更清楚:“凡言语之动人者,皆‘唆’之为言也……今俗谓‘蛊惑’曰唆。”可见“唆”的意思就是说话、言辞让人受感动(或受伤害)。这个意思始终维持不变。

那为什么要弄一个“肖”字来做偏旁呢?原因也很简单:古人造字的时候,“唆”的字形和现代字形不一样。现在的“唆”字,上面是个“口”,下面是个“所”,古文字的“唆”却是上面是个“辛”,下面是“可”。为什么把“可”改成“所”,现在的人已经无从知晓了。但这个改动显然对“唆”的意义不会造成影响——反正都是说活(话)、言辞。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个“肖”字在这里作何解释呢?我查到了两个解释,都颇有意思: 一个是清朝的《康熙字典》里这么说:“肖,似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韩康伯注:‘一者,无极之真,万物之祖。’故其下云:‘动静有常,天地之道;刚柔有序,阴阳之肖。’”可见这里的“肖”的意思是“相似”“像”。但《康熙字典》又说: “肖”又有“稍”之意,如“渐肖方伯”(《汉书·文帝纪》)。此谓臣子礼仪逐渐与方伯相同。引申之,则凡是类似他物的,皆可称为肖。如此,则“肖”又变成“像……”的意思了。

另一个解释来自宋朝的《集韵》:“肖,形似也。”可见这里的“肖”也是“像……”“类似……”的意思。这两个解释都很到位。但是问题来了——如果“肖”意思是“像……”那它应该是一个形容词,可是作为修饰动词“教”的定语,似乎感觉上有点别扭,对吧?我个人比较支持《集韵》里的第二个说法,认为“肖”是指物体类似它的对象,所以这里是使动用法,“教”“令”“使”等字后边经常带“肖”,就是这个道理。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的“肖”肯定不是“像……”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弄个“肖”字来表示“语言像……”这种意思呢?这我实在是没有想明白。是汉朝人智商有问题吗?还是东汉的汉字造字专家脑袋被门板夹住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