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美国?

宰雅蓓宰雅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何以为家,这是个好问题。 以家为家,这个“家”字很好玩,有家里和家园(指国家)两个意思。 《说文解字》里解释这个家字:“家,居也。从宀之。”“宀”表示房子,所以家的第一层意思是居住的地方。

第二层意思就是家人在一起的家。这个含义的“家”今天依然常用于表达家庭的概念。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开始作为国家的简称使用,比如《墨子·明鬼下》里有“燕齐之家”、《吕氏春秋·审分》里有“秦越之家”。 这个“家”字有个新义:代表一个国家。 比如《尔雅·释地》里的“五家为邻”、《汉书·地理志》里的“百室之邑,之家也;千里之民,邦国也。” 这些记载中的“家”,已经不是单纯指代地方的概念了,而是有了国家的含义。

到了宋朝,“家”作为国家的简称就已经完全成熟了,比如《宋史·职官志》中有“一家之治”,文天祥的《后至镇》诗中“孤臣血泪寄神州,万里江山一家守。” 另外,宋代开始出现以家为单位的户口登记制度——在宋朝时,一夫一妇为一个家庭单位,全家由一个正户主管理,其财产与丁口数目都登记在一个簿册上,称为“家簿”或“户籍”,上面登记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以及土地、奴婢和牲畜的数量。

这种制度一直延续了下来,到明朝时期,每一个家庭都被政府登记造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鱼鳞图册”——每页纸上都印有形状如鱼的图案,用来标记田地位置,每一页鱼形图的轮廓线交点就是一块田地的边界,整本鱼鳞图册就像一幅巨大的拼图。 每户人家的田地和财产都在这张地图上有着详细的标注,这为政府征收赋税提供了最基础的依据。 而在清朝初年,国家为了激励人们开荒种地,还给予了垦荒者土地使用权,这类似于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

不过,这些政策都在1853年以后改变了。 这年开始,清政府为了支付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战场上的费用,开始加征粮税,每年征收粮食200万石,这大大加重了百姓负担。 而面对国库空虚的状况,清朝统治者们不是反思自己的决策失误,而是将目光瞄向了“家产制”。

原来,自从康熙皇帝定鼎中原之后,清朝除了西北的准格尔部之外已经没有大的外敌,于是统治者们将内部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对国内少数民族实施了高压政策。这种“家国一体”的做法是古代“家国天下”观念的延续,即把皇室成员看作是普天之下的公民,而所有国民都是皇族的私有财产。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清朝开始变卖官爵,也就是花钱买地位——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到四品顶戴花翎,甚至皇帝也可以给你封个王当当。至于你本身是否享有这些特权,那就不在朝廷考虑的范围内。

就这样,自乾隆以后,卖官鬻爵就成了清政府的常规财政收入之一,而“家有私产”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