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关心什么?
谢邀! 投资者关心的无非是风险和收益。 首先,风险。风险的分类很多,有市场风险(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债券违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这里我们谈论的是市场风险,因为其他的风险大多是围绕风险偏好展开的。所以,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宏观风险是指整个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风险,由整体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等因素引起。微观风险是指单个金融机构或个人资产组合的风险,由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战略、管理者素质等导致。 当人们谈到风险的时候,往往是指市场风险,且通常是宏观的而非微观的,如金融危机、通胀、利率调整、外汇波动等。因为这些风险往往影响面广甚至涉及全球,而且具有突发性。然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不充分、分析能力欠缺及仓位控制不当等原因,他们更可能遭受的是微观风险--机构(公司)违约给个人投资带来的损失。 所以,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而选择合适的基金类型进行配置,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其次,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无疑是其购买基金首要考虑的因素。毕竟钱要花出去,还要指望它“钱生钱”。那么,怎样的收益算是满意的收益呢?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凯恩斯的投资三原则: ①“果断地买进并持有足够长时间,以使得平均成本接近于零”; ②“在价格下降时买入更大量的证券”; ③“坚持以上两原则,直到获得可观的收益为止。” 简单说就是低买高卖,并在持有期获得较高报酬。当然,这样买入并持有到期的策略未必能给你最理想的收益,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时间价值。如果资金使用时间短,如几天或者几个月,那么上述策略没问题。但如果你要使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不需要动用这笔资金,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现在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收益是否比同期银行存款更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即现在的收益率不仅低于预期收益率,甚至连同等存款利率都跑不赢,那么显然这种策略就会让你亏损。所以,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你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在保持总体资产配置不变的前提下,适时动态调整基金规模。当基金表现不佳时,通过减少申购,乃至赎回的方式降低基金规模,就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