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润年怎么算?
“两年一闰”说的是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而不是正圆。因此当几年出现365天(公历平年)或者366天(公历闰年)时,下一年就是365天或366天……如此循环。 实际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而是有一个66.8°的倾角,这使得每年的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都有时间上的偏差——不过这种偏差是很小的,对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影响。有影响的偏差是白垩纪晚期开始的冰川期,以及最近几十万年的冰河时代。
地球的公转自转都是连续的,不存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发生反转,所以上面所说的“前”、“后”只是相对的描述,并不表示有什么物理意义上的边界存在。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月相周期来计算的,一个月为29.5306日,一年12个月便为354.3672日。而阳历则是以地球公转轨道为依据计算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2日。两者相差约11分钟。为了弥补这个差值,阴阳历把每个月的首尾两日设为闰日(也就是这个月比上个月份多两天),每年设两个闰月。但这样的补偿需要几年后就会失效,于是古人想出了“十三月”的方法。即当某年出现闰月时,把闰月之后的第三个月变成“十三月”,这样不仅全年天数不变,而且每季的天数也均衡。但是“十三月”只是一种变通的方法而已,在公历中不表示为完整的一段时期。例如民国二十三年,农历三月之后本来应该接一个闰月,但因为那年四月有四天假期(清明节),四月实际只做了23天的事就要过五一了,于是人们“借用”了五月的一整天给三月“补”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月三十这天没死”的意思,那天的日期其实应该计入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