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充足率越高越好吗?
银监会出现这个文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2009年的天量信贷进行管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09年的信贷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一般贷款期限较长,从而给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而2009年的大肆放贷使得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变得很低甚至于达不到监管要求,从而限制了银行的进一步放贷,从而有利于信贷规模的控制。
其次,这个文件的出台说明银监会对于通胀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来降低通胀风险。由于资本充足率是“三大指标”中对银行放贷影响最直接的指标,因此控制资本充足率就等于从源头上控制住了信贷的投放,从而对控制通胀有了更好的保障。
再次,从这个文件对三类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要求来看,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依然保持在8%和4%的原有水平,而对附属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达到了10.5%,即附属资本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25%,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银行利用次级债进行再融资的倾向。由于次级债等附属资本的风险抵抗能力没有核心资本高,因此银监会对于其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用的比例提出了一个量化的规定。
最后,资本充足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银行作为高杠杆的特殊企业,资本充足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效率。根据国际经验,资本充足率一般不会超过15%,如果资本充足率过高,那么银行的杠杆率就会太低,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了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资本充足率也不是越高越好?
总体而言,银监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文件的出台,有利于信贷规模的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次级债等附属资本的融资需求。由于市场对于资本充足率文件早有预期,而且资本充足率的文件对于“两率”影响不一,因此对于市场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