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有什么成语?
一、虎口拔牙
释 义 调动全部力量,冒极大危险,做最艰巨的事。
出 处 清·陈瑞林《再生缘》序:“夫以一女子而欲虎口拔牙,用朱批而辄敢胡涂画圈。”
例 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96回:“我欲一反其事,虎口拔牙,倒拖九牛尾。公等以为可乎?”
二、龙腾虎跃
释 义 象龙在腾跃,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亦作“龙腾虎蹴”、“龙跃虎踞”。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刘备令关羽、张飞二弟似的龙腾虎跃,威震四方。」《隋书·音乐志》:“中间刘、石、于、慕容之徒,竞图非望,龙腾虎啸,电骇风驰。”
三、龙争虎斗
释 义 原比喻群雄相争。后常比喻双方展开剧烈竞争。
出 处 汉·班固《汉书·元狩元年》:“今大国之王,虽称之霸,实际帝也,名不正,本不顺,故诸侯名其称王,是天下适见二帝。诸侯而倍逆天子,天子必削之。诸侯更相诛伐,是天下乱治也。务以尊天子,反诸侯,挟以令诸侯。”
四、龙骧虎跱
释 义 跄:马头昂举;跱:同“峙”,盘踞。龙马盘居,虎踞蹲。形容气势雄伟、威武。
出 处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龙骧虎跱,高视八紘,埽夷群凶,拨乱清疆。”
五、龙神马壮
释 义 指人身体壮健,精神饱满,气概威武。
出 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后生抢将去拿时,喝声未绝,只见那汉子手起,就枷上札地打了背花,把两个大红锦圈儿。那后生叫一声阿呀,倒撞下池塘里去。众人吃这一吓,一齐走了。这汉子却才把枷来擦,除下来挂在岸上,便下池塘里,一只手把那后生提将起来,头脚倒颠,直托上池岸。抖下一池子水,脱个赤条条,一膀子批将出来。众人看了,谁敢近他。那汉子折一枝柳条,绾做便桶,提了出城来,一边走,一边撒,走得紧了,不防乱走之间,却走不着,把脚一滑,扑地颠了个仰八叉。众人见他颠,忍不住捧掌大笑。那汉子爬起来,笑吟吟道:‘我是你们的爹。’众人方看那人时,头戴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提着一柄白虹刀,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大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官人见他生得十分凶恶,在那马上,指东话西,打北说南,不以他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