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夸校考研吗?
一、为什么要跨校考研呢? 1. 学校名气大,平台高; 2. 专业名气大,就业好; 3. 向往大城市; 二、为什么不是本科考研呢,因为本科读研和本科生相比有诸多限制: 1. 本科学制4年,研究生3年或更长,所以研究生在年龄上比同班同学小了3岁甚至更多。 2. 本科学了4个学期基础课程,研究生基础扎实且已适应科研生活。
三、为什么说考研是第二次高考,因为考研初试与高考极其相似: 1. 考试科目基本相同,除个别院校外; 2. 考试难度相差无几,部分专业甚至更难考(学硕>专硕); 四、既然说考研是第二次高考,那么考研的竞争程度自然不容小觑,而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则是决定考研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名校光环,未来就业竞争力强; 2. 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 3. 本校实力强,专业课复习相对简单; 4. 喜欢本专业,无需再学其他课; 5. “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校复试相对公平; 6. 调剂方便; 7. 招生人数较多,上岸几率较大…… 五、综上来看,“跨校+跨专业”无疑给备考增添了重重阻力: 1. 缺乏信息渠道,无法确定目标专业是否好考; 2. 对所学专业知识不熟悉,复习起来困难重重! 六、其实大部分同学都清楚自己需要跨校考研的原因,只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准备罢了: 1. 如何搜集到有用的信息与资料? 2. 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3. 专业课如何高效复习以获取高分? 4. 时间紧,任务重,该如何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七、当然,跨校考并不是“瞎考”,也是有技巧可循的—— 1. 在不耽误正常课业的前提下进行初步复习; 2. 不盲目跟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择校择专; 3. 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信息及复习资料; 4. 多听讲座,多向学长学姐取经; 5. 及时总结复盘,调整优化复习策略…… 八、总之,考研备考是一个长期战,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个心理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加油吧,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