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庙在什么地方?
上海有个上海庙,位于黄浦江畔的方浜中路附近。 但上海的“上海庙”并非指现在的光复西路光新路口的静安寺,而是在旧仓街(即现凤阳路)有一座“上海城隍庙”。 该庙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神宗生母李太妃因久疾不愈到庙中许愿,病后果然痊愈,因而敕建为“护国镇殿大王庙”。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明神宗又赐号“显佑伯”。
上海城内共有五座寺庙,各有名号。正庙二座,一座是县城中心的大慈恩寺,另一座就是这上海庙了;偏庙三座,分别在法惠、光启和汇灵诸路。每座庙里都供奉着神祇,大者称“金刚”,小者称“神王”。 上海庙里的主要神祇有四:城隍、土地、判官和财神。 城隍,亦称城隍神,是管理一城之神的尊称。据说它由阴间神灵担任,平时寓居在庙内,遇有重大案件要亲临现场。土地,是管一片地方的神仙,也是由阴间神灵担任,每年春秋两季到庙中报到,接受香火供养。
判官,协助城隍判断案件的神灵。传说是阴曹地府的审判官,掌管生死簿,专司冥间事务。财神,是主管财帛、福禄的神祇,人们奉他为招财进宝、发富致贵的象征。
以上四神合称“四大真神”。此外还有“九千九百婆罗门教神”及其他诸神。 每逢初一、十五及重大节日,庙中香火旺极,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特别是正月初五接财神的日子,各地商家多在此日开市,并设坛敬香,祈愿一年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