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一个月了怎么办啊?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任何药物对胎儿的发育都有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谓的“安全用药”是指孕期可以使用的药物,而不是“孕妇专用药”;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药物经过哪些环节才能到达胎盘,只有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考虑是不是需要在怀孕期间使用此类药物。 最后,我们还需要知道药物对胎儿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只有了解了这些危害,我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判断是否要使用该类药物。 那么现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在孕早期(妊娠12周前),无论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还是外用,大约有1%的药物可以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经由胎盘屏障进入胎体。但一般认为,此时药物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几乎不存在[1]。 有些药物在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出后,约有15%~20%会残留于胆汁中,当母亲吃入被药物污染的粪便后,可以通过粪-口途径再次进入体内,影响胎儿[2]。所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注意阅读说明书,尽可能避免同时食用可引起毒性的食物和药品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还有少数药物可能会直接通过脐带从母体传到胎儿体内,这种情况虽然极少见,但危险性较大。 只有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以适当服药。
1. 抗结核药物 由于妊娠早期胚胎器官已经开始分化,几乎所有药物都有可能对胚胎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抗结核药物又有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所以,如果怀孕了,应及时停止使用。
2. 镇痛消炎药 多数的镇痛药都可以经乳汁分泌,因此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必要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代替,但后者也可能导致新生儿呕吐、腹泻等症状。
3. 抗肿瘤药 多数的抗肿瘤药都可能产生致突变作用,因此无论是否怀孕都不建议长期使用。
4. 抗高血压药 此类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伤害,尤其是妊娠早期,故不建议使用。
5. 降血糖药 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情况下,可以选择口服胰岛素替代降糖药治疗,以免使用药物对胎儿造成损伤。
总之,若孕妇确诊患有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定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