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行中属什么?
海南省地处北纬18°10′,东经109°35′。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上与菲律宾群岛、苏禄群岛以及班达海接壤。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一、气候特征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部,纬度较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风坡地及山体阻碍了寒流侵袭,又远离大陆,受到台风影响小,所以冬季不冷,全年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小。
二月的平均气温在22℃上下;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的“清明”节气前后,冷空气逐渐活跃起来并频繁北上,但一般不影响本岛,仅使沿岸及近海海面出现小幅降温;六月进入“芒种”节气后,虽然出现于本岛北部和东部沿海的台风时有报道,但从全岛来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八月立秋节气的后半段时间内,仍有台风活动,并有少量强台风登陆;十月寒露过后,虽然台风活动依然频繁,但在该月后期大多已经减弱为温带气旋。
每年有三个月时间(1~3月)可以明显感受到寒流南下,低温阴雨天气经常出现,偶尔会出现霜冻天气,但持续时间均不长,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春季多雨雾,夏季多雷暴,秋季多台风,冬季多晴天——这就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而这样的气候条件也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三、土壤特征
从成土母质看,海南岛可划分为花岗岩风化壳、红色风化壳、滨海沙坝、滨海沼泽等4种类型,分别形成红壤、砖红壤、滨海泥炭土以及滨海盐碱土。在低洼积水处还有沼泽土壤分布。
从土地利用情况看,耕地主要为第四纪沉积的滨海砂粒及风化的花岗岩石砾形成的赤沙泥土或红泥土,其次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沙壤土。
在适宜的地段广泛分布着富含腐殖质的赤沙泥土(也叫砖红壤),有机质含量高达7%左右,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则很低,只有10%左右,磷、钾等无机营养的利用率也都不高。在赤沙泥土上施用的磷肥往往只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被植物群体所固定,成为植物的养分来源。
据研究,在海拔较低的低丘台地地区,土壤中的全氮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而碱解氮则保持在一定水平;土壤剖面的有机质和全氮量则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升高的趋势。而在低丘陵地带的冲沟边缘,土壤的理化性状接近于石砾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