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五行中属什么?
“海”字在文字学里属于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瀚”字本意为水波浩瀚,所以“海水”连用的“海”字,从水,表示意义所属;而“瀚”字则属“亥”部,表示读音所属。 《说文解字》认为“海,百川所归。”段玉裁注引宋代王圣美语解释“海”字的造字方法时说:“海水之义,因水为名。凡江、河、湖、海之类皆曰水。”“海”由“水”和“每”组成,会意指江河中所聚集的水象海洋一样浩渺。“海”是“每”下“水”的形象符号,即“海”是江河湖泊里众多的水的集合体。
现代汉语词典对“海”的解释为“靠近大陆,边缘较浅的咸水水域”,可见与“海”对应的英文单词也是海洋(sea),而“海洋”的词源就是拉丁语里的“ Mare ”(大海)。
“Mare ”本来是指罗马帝国境内的地中海,后来人们将这一带水域统称为“海洋”;又因为海洋被陆地包围,故有“边缘较浅”的意思。 “Mare ”还派生出许多以“-mare”结尾的形容词,用来形容“海洋”的特征—— 比如“ calm ”(平静的),用来描述海洋风平浪静;
再比如“ rough "(波涛汹涌的),“ muddy "(淤泥沉积的)"。这些词现在也都成了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 而“翰”作为“海”的繁体字,也含有海洋的意思——“翰”本指“海里的水草”,因此引申出“海”的含义,如“翰藻”代指丰富的文学素材;再引申到现在的“翰墨”,代指文学创作。 所以从汉字起源上分析,“沧海一粟”中的“沧”和“瀚”都是海洋之意,只是“沧”更偏重指“渤海”,而“瀚”则泛指“海洋”。
关于五行,历来有各种说法。其中《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就是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相生中每一行都是生我者和我生者。相克中每一行都是克我者和我克者。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用我来说明,每行均存在母、子、所胜、所不胜四个关系。这种生克关系,不停地运动着,推动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可以促使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稳定。
人的五脏肝、心、脾、肺、肾也属于五行,以阴阳为依据,肝和心为阳,肝属木、心属火;脾和肺为阴,脾属土、肺属金;肾为阴,为水。五脏在人体的某个部位各有所属,与某些自然界的物质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属性,是人体一个系统的核心。
五行与五脏的具体关系是:肝喜调达,而肺能助肝调达,所以肝脏调达依赖于肺,也就是肺为肝之母;肝能疏泄脾的运化,所以脾之运化亦依赖于肝的疏泄,即肝为脾之母;脾能营胃,充养心脏所需的营养物质,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脾的供给,脾为心之母;心脏的运行为肺增加营养,肺的功能依赖于心的运行,故心为肺之母;肾能纳气,固摄肺气,肺的功能依靠肾的纳气固摄,肾为肺之母。
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母病及子关系是:肺病及肾;心病及脾;土病及肝;肝病及肺;肾病及心。。子病及母关系是:肾病及脾;脾病及肺;肺病及肝;肝病及心;心病及肾。
五行相克的关系也是五个,互相都有所克和所不胜的关系,以木为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次序也是不能颠倒的,如果颠倒了,五行就不能平衡,势必导致疾病。五脏的相克关系是:肝能克制心,而心能克制肾,肾能克制肺,肺能克制脾,脾能克制肝。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推动和维持着人体各脏器系统的功能平衡稳定。
五气、五味、五色、五音、五方、五畜、五果都属于五行,是和五脏有密切关系的,必须保持五脏与五行的平衡协调,才能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