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属于五行属什么?
沥,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哦!只有拼音li和汉字“液”、“泪”。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该字。但解释为“从液体里滤出来的渣子”。[1] 经查该字见录于《康熙字典》。[2] 而在《说文解字》之中,并没有找到这个字(虽然许慎也没有见过这个字;) 但有“瀝”这个字。解释为“漉也”。 即“瀝”就是“漏”的意思。
查《玉篇·水部》:“瀝,漏也。亦作齟。”“齟”同“瀝”。 又《集韻·致切》:“齟,漏也。或作瀝。” 又引申指“流泪”(可能源于“眼睛像泉水一样流动”的比喻)。 所以古人见到眼泪的时候会说:“潸然淚瀉。”(“潸然”本意为“泪流满面”。) 而今人口语中说“流眼泪”、“潸然泪下”则是因为“潸”通“洒”,而“洒”在古代是“自上而下地流”的意思。 “淅沥”本来也是形容雨点或者露水等从上而下地滴落。后来演变成了表示“凄凉”、“悲伤”之类的情感。
根据五行的理论,木的特性为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火的特性为温热、升腾、明亮,具有上升、外向、温热的性质;土的特性: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性质;水的特性: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性质;金属的特性:具有清洁、肃杀、、收敛的性质。按木、火、土、金、水的特性去推论人体的脏腑,把五脏和五行两者强拉硬扯地比附起来,如肝属木,心属火。五脏又通过经络与身体的其他部位相联系,于是又把五脏所主的 部位也纳入五行系统之中,再进而推论出五脏的生理、病理。脏腑疾病属于中医的内科范畴,所以内脏病证也属脏腑病证,治疗时以脏腑辨证为主。
中医家认为,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五方五味,五方五色,五季五气,五化等均与五行相类比,归属于五系统。每一系统均以脏腑为主,加以概括,形成各系统证候的基本内容,分别称为心、脾、肺、肝、肾等脏的证候,这是中医证候分类的一大方法。脏腑证候的特点是:每一系统均有多种证型,以脏命名,从脏论治。
脏腑病症包括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胆、胃、三焦、膀胱四脏奇恒之腑病症共十二讲,是中医学病症中的一大部分,对研究脏腑生理病理,了解临床诊治规律具有重要作用。脏腑病症是中医理、法、方、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具体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