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多久最准确的?
从技术上说,天气预报72小时准确度较高。 目前国内各家气象台发布的预报产品中,短时预警的时效一般不超过10天(也就是未来10天的每个时段都有可能发布相应的天气预报);中短期预报的时效多为30天,而长期预报的时效则长达90天甚至更长。 当然,“72小时”的说法只是相对而言,如果考虑气象要素,时间范围还要相应拉长。 以温度为例,在连续几天(如4-5天)的气温走势图中,如果出现一次明显的上升趋势或者下降趋势,且中间无间断,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变化具有“趋势性”,而且通常可以维持3天左右。在连续数天的低温之后出现一个回暖过程,或者连续数天的升温后迎来一次降温,此时正是及时增添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 类似的,降雨也是在连续几天的状况判断的。例如,连续三天有降雨,中间伴有阴天或者晴天的天气,就可大致推测出第四天的状态——大概率是继续下雨或者由雨转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气预报72小时的准确性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如数值预报模式误差、初始条件误差等,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短期的预报发生错误。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天气预报工作中,使得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例如,通过分析历史天气数据与气象观测仪器的记录,建立智能化的数值预报模型,即可实时得出目标区域的天气状况。 除了利用传统的方法制作大范围的天气预报图外,目前的科技已可制作局部区域细化到街道的精确气温及降雨量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