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指什么生肖?
羊,白山羊(绵羊),俗称“小肥羊”。 羊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八位,与十二地支配属未羊。古代阴阳学说认为:阳盛阴衰,正午时刻为阳极,子夜时分是阴极;而“未”字在古代通“末”,有尽头、极点之意。因此“未羊”也就成了“阳极”的象征。 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羊”的寓意,那就是“未羊”属于热带动物,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的大陆地区,而每年3月至5月又正是它发情的季节,此时的羊是“激情燃烧的羊”“春情荡漾的羊”。用“活泼可爱”来形容这时的羊可谓恰到好处。 既然“羊”代表着“阳极”,那么“阴极”又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鼠。因为人们总是在阴历十二月杀鸡宰羊,辞旧迎新,也就是在“子时”——“阴极”之时,敬献“阳极”的代表——猪或羊。
古代的占星术将“羊”和“猪”列为“吉祥星”。《尔雅》中有“羊谓之祥”的说法,《汉书·王莽传》中也记载了古人“以羊易豕”、“虚食不肥”的祭祀习俗。这些都可以看出古人对羊的推崇和爱戴。 而作为“阳极”代表的羊,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胆子特别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溜之大吉。所以民间有了“胆小如鼠”“老鼠胆大”之类的谚语。 在一些神话传说中,羊也常被作为祭品。比如“伏羲氏以羊祀太昊”,“周昭王时羊伯雍采山之蕨为饭,蒸而食之”等等。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虚拟的动物,它具有蛇的身、马的头、鹰的爪、鱼的鳞,同时还有鹿角、驼头、兔眼、牛耳、狗嘴……这样一个集数种动物特征于一身的“龙”,在中国古代民间,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常常将龙与马相提并论,于是,就有了“龙马精神”这样一个成语典故。
人们也把马视为吉祥、健壮和贤淑的象征。俗话说:“马年红,猪年发。”又说:“猴儿命好,马儿命高。”这些吉祥用语,都是人们对马的称颂,也间接地体现了马和龙一样地位显赫。但是,在中国的北方,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即马年是“小白”的本命年。所谓“本命年”,也就是俗话说的“属相年”。按一般人们的心理理解,本命年应该是个吉利年,人们会格外珍惜地过一年。但是,为什么在这里却将“本命年”和“小白”挂钩,又是什么动物的本命年呢?
其实,这里的“小白”所指的就是人们一向视为非常丑陋、不受欢迎的“瘌痢头小毛驴”。
它身体矮小,头上有一块白癣,又脏又臭。在农村,人们常将“瘌痢头小毛驴”与那些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的小人物相提并论,因此,常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和“自己不如癞痢头小毛驴”的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对“小白”是十分痛恨的。
那么人们为什么又把“小白”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动物和马这样一个吉祥的动物联系起来呢?这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思维过程,即“小白”之所以成为“小白”,是因为头上有癞痢,因此,它最怕别人拔它的毛。而人们最不欢迎的就是它那种脏臭的味道,当然更不想拔它的乱毛。“小白”为了防被人拔毛,就不停地跑到有马的槽棚去,挨个挨个地蹭,因为马的毛发好、有光泽,“小白”经常去蹭,其本身的臭味就被马给“吸”走了,而且在人们的眼中,“小白”越来越像马了,最后甚至有人误把“小白”当成是毛驴。因此,“小白”就借助了马的“光”,成了人们最不欢迎的“马”。
而“小白”也为了感激马,就常在马睡觉的时候悄悄地站到马头前,张大着马齿,伸着长脖子,翘着尾巴,一副狰狞的样子,一旦有人来想拔马的毛,就会被“小白”的样子吓得一溜烟逃跑了。“小白”因此得以名扬天下。人们为了惩罚“小白”而不得不接受“小白”和马的恩怨。由此,人们就不得不在马年这吉祥的一年也要做一些防灾消灾的事了。
马年“小白”的本命年,是北方农村的一个重要迷信说法,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都采取一系列“护马”措施,如给孩子和马做红马甲、红兜肚、红帽子,挂“小红人”“护命符”等等。这都是为了防灾消灾,以免遭到“小白”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