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几点打春?
打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始,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有“春打六九头”、“春雨惊春清谷天”之说。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八(新历的2月4日或5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我们就进入立春节气。
古谚云:“大寒立春,万物不容。”“瑞雪纷纷,来年必丰。”“雨水惊蛰,万物齐萌。”“春分春分,日夜平分。”“清明谷雨,物候不误。”“立 夏小满,精神饱满。”“芒种夏至,物极必反。”“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立秋处暑,热气熏蒸。”“白露秋分,寒气渐生。”“寒露霜降,万物凋零。”“立冬小雪,冬雨霏霏。”“大雪冬至,严寒将至。”“小寒大寒,冻土封江。”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对“天人感应”十分推崇,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并以此作为制定农事的依据。 每个节气的到来,都意味着大自然有所变化,古人要根据这些变化来安排农事。于是他们总结出了“五运六气”,根据它来推测每年的五谷丰欠和年景吉凶…… 什么是“五运六气”呢? “五运”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分别对应着西方、东方、南方、北方与中央五个方位。而“六气”则指风、寒、湿、热、燥、火六种气象。 每年都有一个年份五行属水或木或火或土,这直接影响着“五运”的节奏。而在一年之中,有六个节气属于“六气”,它们分别是冬至、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依次循环往复。
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比如立春后气温逐渐上升,冰封解冻,农民开始耕作播种;立夏之后,万物生长,田间管理要除草施肥;立秋前后,天气渐凉,草木结霜,此时要收割打场;立冬过后,水冰地冻,万物收藏,就要忙着储存白菜和红薯了…… 可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我们了解自然的指南针,也是我们顺应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