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德股份怎么了?
2010年7月,宝德B股完成重组,并更名为“北京宝德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A股市场首家以并购方式实现整体上市的民营IT公司(后被科大讯飞超越)。 随后几年,这家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财务数据惨不忍睹——到2015年,其营业收入下降至2.98亿元,同比下降36%;亏损14.56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到2016年9月份发布的三季度报告,其亏损程度继续加深,净利润为-14.85亿元,而此前的一个报告期(2016年上半年度)还亏损了14.5亿元。 从当初的那个“资本明星”到如今的一代“亏损王”,短短数年时间,宝德为何由盈转亏、一落千丈?
经查询资料发现,这或许与宝德的多元化战略有关。 2010年至2014年间,除了主业的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耗材制造之外,宝德先后向电子商务、影视传媒和医疗领域进行扩张,试图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这些新业务并未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本就亏损的主业更加雪上加霜。
通过收购博泰集团,宝德进入医疗行业;随后又投资设立多家子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服务领域。在扩张的道路上,宝德似乎忘了检视自己的“内功”——主营业务的发展状况。 在主营业务上,宝德主要依靠销售打印设备和配件来获得收入,然而这种业务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收入规模很难做大。
另外,近年来国内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都涉足这一领域。而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许正由于此,让宝德产生了要向这个“巨无霸”挑战的冲动。于是我们看到,宝德在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了多元化的开拓。
结果可想而知,在互联网领域,宝德的投入并没有带来预期收入;而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也因为缺乏专业的医疗人才团队和管理经验而导致失败。 在主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宝德的领导者能够及时扭转思路,收缩战线,专注于主业,或许还能挽回败局。遗憾的是,当时宝德的内部似乎没有人能够提出这样的明智主张。最终,这个“多元化”战略的受害者,可能只能是宝德的普通员工和股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