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怎么生产的?
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基础。而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体系,又以制造业为核心。在一系列科技革命的催化下,美国制造业的形成始于上世纪初。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欧洲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本土的资本和劳动力来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然而,即便美国是从欧洲学来的技术,他们并没有因此受到限制。相反的,美国企业利用了国内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凭借精益求精、严格质控的态度,反超了那些老前辈们。而美国的本土市场,亦为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只有德国与英国的三分之一。但是,仅仅过了二三十年,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不仅完全反超了上述国家,而且其增速在20世纪初的时候,依旧保持着优势。同时期的德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美国的制造业在生产与质量方面有超越德国的趋势,他们甚至宣称“美国人是在威胁德国经济和工业的生存”。
二战的时候,美国依托于强大的制造业,生产了海量的坦克、火炮和飞机。在苏德战场吃紧的时候,美国为苏联提供了坦克与飞机。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亦可以依托于本土的工厂,实现飞机的持续生产。而日本只能依靠本土所储存的物资来维持战事。
当战争结束时,日本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枯竭。而同一时期的美国,依然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到50年代时,美国的生产能力已经无可动摇。以钢铁产业为例,在50年代后期,美国的钢铁产量要超过英、德、日三国产量的总和。即便是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而到了80年代,日本的电子行业对美国形成强烈的冲击。在此期间诞生了夏普、松下、东京电气等在电子领域相当出名的企业。同时期的汽车界,美国的传统霸主也被日本所颠覆。到90年代末期,日本的汽车产量要高于美国。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的制造业在整体上依然占据优势。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汽车、电子、钢铁,美国的生产能力始终占据世界第一。当然,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异军突起。如今,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等领域,中国的产值都已经反超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