鱳五行属什么?
“鲤”字,《玉篇》云:“鱼名也。”即指的是这种鱼。但是,此字又写作“鳣”、“鳣鯉”或“鳇”。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云:“大鱼黄色者谓之鳇……南人谓之黃鯉。”宋代郑樵《通志·异物志》中则云:“鳇魚,色黄如金,黑目鳞细,腹下黑,背上正有五黑斑,头小尾大。”从文中可知,古代的“鳇”就是今天的黄鱼,但古人把黄色的鱼都称之为“鳇”。
而“鲤”字,在汉代文献里,指的就是一种黑色的鲤鱼。例如《汉书·文帝纪》注引如淳曰:“鲤鱼黑色。”《西京杂记》卷三也有:“洛水至清,多生五色鲤鱼,其大者径长一尺。”这跟现在人们见到的鲤鱼样子基本相同了么? 不过,这种黑色的鲤鱼,到了明代却出现了颜色变浅的趋势,变成了一种灰褐色的鱼类。明朱熹在《云林石谱》中指出,这种“黑鲤”,现在南方地区叫做“乌鲤”,“色黑而体圆,背高而腹小,腮赤色,鳞细而纹直,首尾皆有青色文。肉嫩而不肥。”而北方人所吃的“鲤鱼”,都是这种灰褐色的。清代汪景鑫在《读园续稿》中也写道:“今之鲤鱼长三尺余。色青灰而黑,鳞粗且直。” 那么,这些黑色的鲤鱼是怎么变色的呢?难道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吗?不是的。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其原因在于气候变暖导致淡水流域植被茂盛,从而使得鲤鱼的食物来源发生了改变。原来以植物为食的鲤鱼,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改变了食谱,转而开始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并因此导致了身体颜色上的变化——从黑色变成了灰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