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与五行怎么结合?
首先,要理解“阴阳”的含义。《内经》所说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是就天体运行的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而言的;《伤寒论》中“阴阳者,寒暑往来,升降其气”,则是就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言的。由此可知,“阴阳”是自然界和人体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而中医所认识的宇宙自然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人体这个小宇宙当然也得符合这个大宇宙的规律——人与自然相参相应。《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人要顺应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节自己的情志、起居等,才能不得病或少得病。
其次,得了解什么是五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归纳出来的五种基本元素或事物。五行其实也就是指自然界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状态。《五行大义》中说:“地为物中之形,故曰形。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五者,形体之个性也”这就是说,由于地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太阳照射的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就各有不同,从而造成大地上的草木、山石等形状各异,有高有矮,有弯有直……等等差异,这些差异其实就是五行特性在外物的体现。那么人体呢!人的形体是由精气和肌肉构成的,精气的运动状态决定了人体的五行属性。
所谓“形分五色,脉分六部,五脏区分,皆以五行分配,不可以一物之色属五行之一方也”人的肤色有黑、白、黄、红之分,这属于五色,对应五行分别为:黑属水,白属金,黄属土,红属火。人的体表有皮肤、肌肉、毛发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黄帝内经·灵枢》中有言:“肤络者,五络之首也。其输写于四末而归于六腑,亦五脏之所上下流通者也。”这里的经络指的是十二皮部(即十二经的皮肤分部),它们是气血流通的部位,也是抵御外邪入侵的部位。因为有了经络系统的存在,人的体表才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即使体内出了问题,表气虚,也容易生病。